后疫情时代”的人才甄选新思路 | Morgan McKinley Events
近日,Morgan McKinley携手Cubiks PSI共同带来针对“后疫情时代”人才甄选新思路主题的线上分享会。分享会直播间于当日吸引了超300位企业高管及人力资源主管的在线观看。
后疫情时代的招聘痛点以及应对策略
Morgan McKinley 针对后疫情时代进行的问卷调查
猎头视⻆观察到的现象
1. 人才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人才充足率非常高,因此人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2. 追求收入的高增长已经不再是候选人跳槽的首要原因。稳健的生意模式和财务表现,正直友好的领导和团队会是许多候选人寻求新机会的主要诉求
3. 候选人变得更精明而挑剔,尤其关心受疫情影响后,企业的恢复计划和对策
吸引候选人的新思路
1. 雇主品牌前所未有的重要
- 是否具有扑面而来的文化特质?
- 离职者还是雇主的好朋友吗?
- 面试失败者经历了什么?他们会不会成为promoter?
- 关注雇主在众多职场平台的口碑管理
2. 真实、坦诚,少说官话
- 候选人比你想象中更懂你
- 候选人更偏好中肯的自评
- 候选人更期待跟随有使命感的老板,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3. 90后才是你招聘量最大的对象
- 什么驱动他们工作?
- 老板是不是个有趣的灵魂
- 公司是不是一个fun的场所
甄选候选人的新思路
1. 死扣简历的年代过去了
- 相关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关键
- 大公司背景不再是绝对意义上的加分项
- 寻找简历上的亮点,关注成就
2. 疫情是一块绝佳的试金石
- 大难面前,谁愿意跟你一起扛?
- 谁会打逆风牌?
- 中小型公司里人才济济
3. 越来越被看重的特质
- 灵活度
- 逆商
- 创新
WHY?
对于企业雇主,为什么需要通过优化招聘,找到更合适的候选人,在疫情后期以及未来,为企业带来更多绩效和可能性呢?
第一,招错人的风险和成本巨大。且不说可以计算的哪些沉没成本,对公司来说,业务的机会成本和团队的情感落差、团队士气的打压都是巨大损耗。
第二,招聘决策本身也有诸多陷阱。例如彼得原理暗含的系统谬误,人总会被提拔到他无法胜任的位置上。还有人脑本身难以规避的无意识偏见,例如,候选人的自利偏见,招聘方的亲和偏见、后见之明等等。
第三,招聘决策越来越慢,选择更困难,更容易后悔。
第四,招聘质量远不止要看知识技能了,匹配度非常重要。但是,技能和知识要求的候选人好找,匹配度在实际情况中都是入职后才慢慢感受到。
HOW?
怎么做?通过科学系统的测评可以为企业雇主提高招聘预测效度。相较于一般的简历筛选以及面试评估,结构化面试、性格、能力、评鉴中心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对绩效评估的准确度。
线上招聘可以轻松加进价值观评估、性格、行为风格、能力、情境判断、胜任力面试、虚拟评鉴中心。
利用数据而不是直觉做招聘决策,提升招聘成功率
测评出候选人难以通过面试挖掘出的动机和性格特质(例如心理韧性、抗压、复原力等疫情后被更多雇主更看重的胜任力和行为特质)
收集测评数据有利于人才管理战略制定
测评可被看成人才发展的开始,深入分析人才优势和待提升方向
如想试用Cubiks PSI测评,联系wenjing.li@cubiks.com以获取免费试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