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对大陆金融市场招聘影响几何?

July 12, 2019 需1 min阅览
h1-2019-china-onshore-market-review

摹根麦肯立的金融团队始终密切关注市场各方的动向,致力于从更多的角度,独立并深入地分析热点议题。从而为候选人和客户提供更为详实的金融市场信息,帮助候选人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协助客户更合理地规划人才招聘策略。

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对中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当新闻出现,朋友圈和领英,都会充满许多不同的声音。大量地评价和分析,大范围扩散了贸易战的影响,也让负面的情绪在社交网络中渐渐滋生:“最近市场怎么样,贸易战影响大么?” —— 这几乎成为了每个候选人都会讨论的热点。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对于国内的招聘市场, 政策变化需要6到9个月产生可见的影响——它将首先影响业务运转本身,再引起机构对于人才配置相应地调整。因此,我们在此前一直保持观察状态,直到今日自觉能够分解一二,才慎重发声。

那么,贸易战对金融市场招聘有影响吗?

有。

影响大吗?

市场招聘职位总量未受影响,但不同职能部门各有增减。

一如《资管新规》一年来对市场的影响一样,贸易战带来的更多是:

机构内部分职能部门的结构性调整,总体招聘需求并未降低。对于部分职能,市场上的招聘需求显著增加,如ETF和FOF业务部门等。

1. 传统业务阵痛——乍暖还寒时刻

若说贸易战真有给这个市场带来任何阵痛,那也只是因为它发生的时间点碰上了大陆地区资本市场人才需求的结构转型。

人们常开玩笑说“大陆市场上130家公募基金管理着北美市场上80家基金公司十分之一的资管量,还都是各种“宝宝”类产品”。言语有失偏颇,但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场现状。受流动性、衍生品工具、市场整体成熟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市场能够发售的产品多样性不到北美市场的一半。于此同时,在远低于美国资产管理总量的情况下,对比“ 英”(LinkedIn.com)两国相关劳工部门公开数据,大陆地区投资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却已达到美国的一半。

H1 2019 China Onshore Market Review

这意味这国内市场上,产品高度同质化,导致销售过度依赖关系驱动,而非产品或投资业绩驱动。

当市场出现大量波动,如银行理财子公司这般新玩家加入竞争时,已有的投资管理行业玩家们理所应当地从“春秋”进入“战国”时代——群雄兼并,纷争四起,争夺难以再生的人才资源。在竞争的过程中,中下游公司部门集体跳槽到头部企业,很容易导致中小型公司业务出现大量萎缩。为了保证公司的中长期利润,大部分遭遇此类变动地公司会选择裁、撤部分当前体量较大的部门,为新业务的候选人铺路。

2. 大量涌入的外资——有朋自远方来

贸易战给科技行业带来当头棒喝,让自主研发、科研强国的概念在短时间内被大众广为接受。非理性的贸易壁垒和美国“闭关锁国”式的操作,同时也给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带来了最佳时机:

自2018年底至2019年初,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来自发达市场的买、卖方机构来华设立、扩展在岸团队。不得不说这其实得益于北美市场日益增高的贸易壁垒。短时间内如饮鸩止渴,拉高美国股市,让许多顶级外资机构转而寻求中国这样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同时,我国快速开放的外资投资标准,从合资券商到即将满三年的外资私募,也让许多国际化机构不断加重在华投资。目前已经在中国设立WFOE(外商独资公司)的48家外商资管中,有超过1/3的职位是在最近16个月(中美贸易战于2018年3月正式开始)间完成的招聘。

李克强总理上周在大连-达沃斯论坛的演讲,将在2020年开放对于证券、保险行业对外商投资的多项限制,同时加速中国本土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治理进程。已经被视为加速中国开放的重大利好信号(原本市场广泛预测为2021年)。我们相信,外资加速中国投资只会给国内从业人员带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3. 新增业务发展——与君散策试同听

近两年以来,虽然传统权益类、固收类产品市场疲软,但我们从未看到市场上有如此多新的策略、投资产品类型出现。从母基金到量化,从大类资产配置到搭建国外投、融资团队——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已经从纯粹的早期权益和固收投资,或者狂野的民间融资,向着下一个发展阶段进发。

但我国从未想要完全变成西方市场,陆家嘴也不会成为华尔街。国内市场吸引外资,一如植物嫁接,我们需要将国外美好的东西引入国内市场。在国内的机构,无论中外资始应遵循本土的水土,需要根治于斯、成长于斯,才有可能真正茁壮成长。自2003年平安大面积引入外资债券评级机制以来,我们见过不少机构本土化运用这一研究方法论并在公募业务中大获成功者,也见过一味相信财务报表分析,忽略调查性研究,昙花一现者。在与候选人的沟通中,我们发现:

对于海外经验的本土化理解和应用,从未如此重要

自2018年底,国内开始大量出现ETF、FOF等产品的职位,国际业务开拓的相关招聘在市场上未曾如此热闹。头部公募及券商在去年起大量出海,赴北美、西欧开设分公司。在这样的变革中阵痛一定会有,但国际化的布局,及吸引国际化人才的策略给国内机构带来的是全球化资产配置、交易的能力。卖方机构对此布局最早。伴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投资、上市,它们也尝到了甜头。

我们整理了今年以来国内金融市场相关的重大议题,方便大家参考:

 

H1 2019 China Onshore Market Review

结语:

援引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创始人之一谢清海:“失望的经济数据恰恰证明了系统性改革的重要。”市场没有变差,只是在进化的过程中迭代了过时的技能。需求也并未消失,只是换了个方向。

对于类似于结构性产品设计、调查性分析、交易系统开发等新技能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般火热。中美贸易战确实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压力,但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迫使中国本土的候选人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找准下一步定位,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企业和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摹根麦肯立,我们一直致力于在这一过程中为候选人和招聘雇主提供最格物致知的见解,从而帮助人才市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Eric Zhu's picture
朱煜霄
总监|金融服务
ezhu@morganmckinley.com